近年来,虚拟货币领域乱象丛生,其中 pi 币打着 “创新”“免费挖矿” 的幌子,在国内大肆招揽用户,给公众财产安全与金融秩序带来极大威胁,为此,中国警方果断亮剑,向 pi 币支付宣战。
Pi 币,作为一种号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,以极为 “亲民” 的姿态吸引大众。用户只需在手机下载 APP,每日简单点击,便能参与 “挖矿”,其宣传话术极具诱惑,宣称未来币价将暴涨,参与者有望一夜暴富。这般低门槛、高回报的承诺,引得无数人尤其是对投资知识了解有限的群体纷纷入局。但事实上,pi 币自诞生起就疑点重重。它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支撑,所谓的价值完全建立在虚无缥缈的预期之上。
警方在调查中发现,pi 币的推广模式暗藏传销特征。其通过 “拉人头” 奖励机制,鼓励用户不断发展下线,构建起庞大的层级网络。每一位新用户注册,上线都能获得一定奖励,这种模式并非基于真实的经济价值创造,而是利用新入局者的资金来维持前期参与者的收益,本质上是典型的庞氏骗局。一旦新用户增长速度放缓,资金链断裂,整个体系将瞬间崩塌,众多参与者投入的资金也将血本无归。
在多地,警方已陆续展开行动,对涉及 pi 币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。永安市公安局民警在日常工作中,发现有商铺组织中老年人开展 pi 币讲座,宣传其投资价值,诱导投资。警方当即联合相关部门突击检查,约谈负责人,制止了这类非法活动,并向在场群众普及防范知识。类似案例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,嘉兴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客户因投资 pi 币欲转账,及时报警阻止了资金外流;海宁支行工作人员凭借专业警觉,识别出老人转账炒 pi 币的诈骗陷阱,成功避免老人财产受损。
从法律层面看,我国早已明确禁止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。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易滋生洗钱、诈骗、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,严重扰乱金融秩序。pi 币这类虚拟货币,既非中国人民银行发行,与人民币也不存在合法兑换关系,参与其交易不受法律保护。北京京臻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刚明指出,披着区块链外衣进行虚拟货币诈骗,涉嫌破坏金融秩序的,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。
警方提醒广大民众,务必提高警惕,切勿轻信 pi 币等虚拟货币的虚假宣传。币圈 APP 大多需借助海外 ID 下载,使用过程中存在泄露用户隐私信息的风险。面对这类无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诱惑,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,理性判断。中国警方对 pi 币支付宣战,彰显出守护公众财产安全、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坚定决心,广大民众应积极配合,共同抵制虚拟货币骗局,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