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币(Ethereum)作为第二大加密货币,其挖矿过程虽不及比特币复杂,但仍需掌握关键步骤与技术要点。以下为从零开始的以太币挖矿教程,帮助新手了解挖矿的核心流程与注意事项。
硬件准备是挖矿的基础。以太币采用 Ethash 算法,更依赖显卡(GPU)的算力,而非比特币常用的 ASIC 矿机。建议选择显存 6GB 及以上的显卡,如 NVIDIA RTX 30 系列或 AMD RX 6000 系列,显存不足会导致无法加载完整的 DAG 文件(挖矿所需的算法数据)。此外,需配备稳定的电源(功率需满足显卡满载需求,单卡建议 750W 以上)、散热良好的机箱、主板与足够的内存(至少 8GB),若进行多卡挖矿,还需准备显卡支架避免主板变形。
软件配置分为系统与挖矿程序两部分。操作系统推荐使用 Windows 10/11 或 Linux(如 EthOS),前者对新手更友好。挖矿软件可选择开源工具,如 Geth(以太坊官方客户端)、Phoenix Miner、NBMiner 等,以 Phoenix Miner 为例,下载后解压至文件夹,新建 “启动脚本”(.bat 文件),输入矿池地址、钱包地址与矿工名称(格式:矿池地址 -u 钱包地址。矿工名 -p x),保存后双击即可启动挖矿。
钱包与矿池选择是保障收益的关键。需先创建以太币钱包,推荐使用 MetaMask、Trust Wallet 等去中心化钱包,记录好私钥与助记词(丢失将无法找回资产)。矿池则选择算力稳定、手续费合理的平台(如 Ethermine、F2Pool),注册后获取矿池地址,将钱包地址与矿池绑定,挖矿收益会定期结算至钱包。
启动挖矿与监控步骤需细致操作。运行启动脚本后,软件会自动连接矿池并开始计算哈希值,屏幕将显示实时算力、温度、提交的 Shares 数量(验证通过的计算结果)。需通过软件监控显卡温度(建议控制在 80℃以下),若温度过高可增加风扇或更换散热硅脂。同时,定期查看矿池后台,确认算力是否正常上报,避免因网络波动导致收益丢失。
注意事项决定挖矿的可持续性。首先,电费成本是核心考量,挖矿需 24 小时运行,电价较高的地区可能导致收益为负。其次,以太币已于 2022 年完成 “合并”(The Merge),从工作量证明(PoW)转向权益证明(PoS),传统挖矿方式已失效,当前 “挖矿” 实际指通过质押以太币参与验证节点(需质押 32 ETH),或通过中心化平台进行流动性挖矿获取收益。若用户仍想体验类似挖矿的算力贡献,可参与支持 PoW 的以太币分叉币(如 ETHW),但需注意其市场认可度与风险。
总之,以太币挖矿在 “合并” 后已发生本质变化,新手需先明确当前机制,再根据自身资金与技术条件选择参与方式。无论是传统挖矿还是新型验证节点,都需做好风险评估,避免盲目投入硬件与资金。